公司新闻
公司新闻

荧光定量PCR仪的原理

发布时间2021-06-25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613

荧光定量PCR(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,简称FQ-PCR)技术融汇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,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,根据PCR反应酶动力学特点,获得DNA模块的准确定量结果。该技术整个实验过程均在完全闭管的状态下进行,无需PCR后处理和冗长的电泳检测,解决了常规PCR实验不能定量分析及扩增产物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,操作繁复等问题,成为常规PCR的新换代技术,是目前的PCR技术。
生物学基础
按PCR方式进行的体外基因扩增。
酶学基础
Taq酶的 5'→3' 外切核酸酶活性,可以在链延伸过程中实现链替换,并将被替换的单链切断。
荧光化学基础
反应体系中,不仅有两条普通的引物,还有一条荧光标记探针。这条探针的5'端和3'端分别标记了荧光报告基因(R)和荧光淬灭基团(Q),当这条探针保持完整时,一旦探针被切断,淬灭作用消失,R基团的荧光信号就可以被测定。连续检测荧光的强度与待测的DNA浓度呈正比。
FQ-PCR 反应的实现
荧光标记探针结合在PCR扩增区的中间。PCR反应开始后,随着链的延伸,Taq酶将荧光探针切断,释放出R基团的荧光信号。被释放的游离R基团的荧光信号强弱与PCR产物数量成正比关系,测量出前者就可以算出后者。
FQ-PCR 技术指标
定量范围:0~1010/ml样品
定量准确度:±
荧光5'核酸酶化学

近展开了一项,关于食品安全的大检查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,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安全。从前几年的三聚氰胺到后来的苏丹红,又有问题奶等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。现在人的生病率高了,很大一部分和饮食是有关系的。

根据预测到2025年人口将达到80亿,面对有限的耕地资源,粮食问题日益突出。转基因作物不仅产量高,品质优良而且抵御灾害的能力强,一度被各国大力推崇,甚至被誉为第二次“绿色革命”,但是转基因作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,再加之各国政府对转基因作物采取谨慎的态度,要求对其进行必要检测需检测之后才能入关。荧光定量 PCR 方法是外进行转基因成分含量检测的常用方法,已经用于基因大豆、玉米等的检测中。我国针对这一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,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204-2003中要求利用实时荧光PCR对 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进行定性检验.

那么我们怎么样在食品的源头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呢?

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准确,快速,重复性高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目前已经应用于食源性致病病毒、 食品过敏源 、转基因食品、 乳品等检测。

在食源性致病病毒检测中,长期以来采用细菌培养法但是这种方法检测周期长,灵敏度低,操作复杂,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范围宽,灵敏度高,检测速度快(40-60 min),已在副溶血性弧菌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和和阪崎肠杆菌等食源性细菌检测中越来越重要。荧光PCR对2084个感染性腹泻标本的检测,其中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45.2%而荧光PCR为90.1%。再如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870-2007中规定对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使用荧光PCR方法,SN/T 1632.3-2005中要求使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。
荧光定量pcr仪请咨询:http://www.lpt17.com/